2016年1月15日,由机械、电气两系共同组建的“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突破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扩大高校与社会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资源整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机电技术服务中心从一个被细心呵护的胚芽,逐渐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两系携手 共创傲人成绩
镜头回到2014年9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宽A305教室,魏志丽老师的《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如期进行。而在这门课上,最近多了一位特殊的“员工”,他每次来都和同学们抢占第一排座位,课堂上积极提问,与教师互动,课下则与魏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探讨。他们一个虚心求学、一个不吝赐教,形成了两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个特殊的“员工”就是机械工程系教师李福运。据了解,为了能够参加11月的2014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李福运老师从开学初便扎进书本中,跟着员工一起上课,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而魏志丽老师则作为教练,与李老师通过课上讲解,课下讨论的方式相互鼓励进步。11月,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设计师大赛号角正式吹响。此次大赛以“四工位灌装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评分标准。在系统运行正常、逻辑清晰的基础上,李福运老师依靠娴熟的设备安装、快速的系统设定,迅速征服评委,并荣获了“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同时,魏志丽老师也获得“优秀教练”的称号。
“那是我们的第一次正式合作,几个月的努力让我们在比赛中成绩斐然,我们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无间的合作从此开始”,机械系李福运老师说。一次合作向我们昭示了机、电两系合作发展的巨大能量——在此之前,由两系团队合作成立“机电技术服务中心”的种子早已在杨宇主任心中埋下,合作参赛的成功也让这颗种子迅速萌芽。
抓住机遇 创新探索现代学徒制
随着成立“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想法的诞生,机械、电气两系领导积极推动两系教师与员工合作,积极鼓励两系教师与员工交叉学习,希望以此搭建平台,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合作企业实际生产相关技术要求体系为依托,将员工技能的学习与培养、电工钳工中高级技能考证及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应用竞赛等相关技能竞赛相融合,构建“产、学、证、赛”四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6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带来了一个消息:欧华包装(河源)有限公司将与机械工程系合作办班,成立现代学徒制班级“欧华班”。此消息正与杨宇主任一直以来筹划“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与电气系尹湛华主任沟通后,紧急召开了相关会议。7月底,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以机械、电气两系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员工为主的近40余人组成“欧华班”。这种员工驻企业岗位实践、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课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式成立。2015年9月初,记者有幸以辅导员身份来到了欧华包装(河源)有限公司,当问到同学们的工作感受时,机械系黄嘉林说:“来到公司上班,除了工作十分辛苦,与学校的小伙伴也无法相见,非常想念学校的同学,但是我们还是很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与其他工人一样工作,深入到一线,不但让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实践技能,而且这将是我老员工活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如果有机会让我重新做一次选择,我仍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欧华班”。“欧华班”初步探索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杨宇主任及尹湛华主任继续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信心,成立“机电技术服务中心”的种子开始扎根土壤、蓬勃生长。随着机电两系领导的推动及相关教师的积极努力,截至目前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已与多家企业,如欧华包装有限公司、广州市昕恒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办创新型合作工作室,成立工业机器人俱乐部,实现多家企业横向协同,并与上海ABB工程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蓝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共建“粤北地区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给予企业直接培训服务近800课时。这些举措,都一并推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人才培养从单纯的人才培育,向社会服务、甚至科学研究方向延伸。
厚积薄发 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落地开 花
2016年1月,由机械系杨秀文、李福运、李媛,电气系魏志丽、安静、李胤昌等六位老师为主要团队力量,以机械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下设专业的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作为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之一的魏志丽老师在回忆整个中心创办过程时,她感叹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报省级特色专业过程中,申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每位中心成员连续熬夜多天,分工合作,最终才顺利完成申报工作。申报期间,团队成员们同甘共苦、团结奋进的精神让我的心里一直暖暖的”。急中生智也好,高压之下出成果也罢,我始终相信机会都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厚积”也就没有“薄发”,你们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你们的辛酸大家亦感同身受。
杨秀文老师在见证中心的成长后表示:“自从积极参与到教科研项目建设中以来,教师们更加团结、奋进,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带动,使得更多的员工对专业学习感兴趣,更愿意加入到专业协会中,让员工对技能更加重视,让员工的学习、管理、沟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立足长远 教研教改添新风
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成立后,将更深入的参与到现有的省级示范专业、央财重点建设专业、省级重点培育专业的建设和机器人技术等新兴、复合、边缘专业及专业方向的拓展与筹建中去。不仅如此,从实践实训领域出发,以更好的服务社会为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反馈机制,跟随市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走向,积极开展央财实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本中心在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及PLC方面的优势与特色,推出特色实训课程,努力使其成为校级甚至省级精品课程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团队教研教改能力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建设经验,为课题顺利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两年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教师共参与和主持立项课题9项,获取科研经费近650余万元。魏志丽老师指出,当前学院的科研现状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从投入科研的教师人数到参与研究的领域范围都有所扩展,公司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不断增加,提升了公司科研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科研的发展方向上,她坦言:“作为机电技术服务中心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凝练科学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成果质量,积极产出更多高水平和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促使我们的特色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凸显我们的科研特色”。
以赛促学 师生再谱育人新篇章
专业建设的发展、实训基地的申报、科研项目的主持、精品课程的设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员工。如何让教师获得的知识能力,迅速传递给员工,那便是采取以赛促学的形式,通过比赛、培训让员工迅速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专业员工社团是竞赛选手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于是机电技术服务中心的老师们便积极深入到员工社团工作中去,在员工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加大力度,组织员工参与各类各级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组织成立了PLC协会和工业机器人协会,多名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组织历年的校级PLC大赛和工业机器人大赛。同时选拔参赛选手进行集训,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各项专业竞赛,从2014年至今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教师共参加并获奖比赛6项,指导员工参加比赛并获奖8项。“机电技术服务中心是学院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设立的,是整合电气系和机械系的优势资源设立的,因此机电技术服务中心给每一位进入中心的同事,都提供了一个起点比较高的平台。怀着感恩的心,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完成专业建设、教研教改、技能竞赛、对外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建设期的磨合,使每个中心成员都明白团队作战的力量和潜能,未来中心的发展和成长既是团队的成长,也是每个中心成员的成长”。杨秀文和魏志丽老师共同表示。“近年来,通过中心老师竞赛和员工竞赛的努力,使得工业机器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并在省内享有声誉,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工业机器人方向,朝着省级和国家级的专业标准方向努力”,机械系杨秀文老师说。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运作顺利,成果显著,在实训功能、课程开发、教研教改申报建设,教学技能竞赛、对外服务等各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但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团队的水平有待提高,团队成员需在中心运行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团队整体水平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员工和社会。
机电梦,有些已然实现,而有些还在路上。梦之旅的未来方向将是对内服务教学,推动专业建设和改革,完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对外开办创新型合作工作室、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合作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完成各类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以此服务社会。
让我们祝愿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希望慢慢点燃的地方,茁壮成长。
文字:张啸杰图片:张啸杰
编辑:李冠英
来源于:校报